山东印刷-山东印刷经验分享墨色稳定的必要因素
山东印刷经验分享墨色稳定的必要因素
衡量一批活件的好坏标准是什么?其不仅要看印品的颜色是否符合要求,更要看这批活件的墨色是否稳定。那么,哪些因素会影响印刷过程中印品的墨色稳定性呢?
温度
保持温湿度恒定对于确保墨色稳定性非常重要。
夏季印刷时,由于环境温度高,因此印刷机的辊子更容易传递油墨,而且随着印刷时间的增加,油墨的流动性增强,在墨量相同的情况下,印品的墨色会加深,所以在印刷过程中要不断检测信号条的密度大小,勤与签样进行对比,如有必要可适当地调低墨量,使印品与签样颜色统一。
在冬季,由于整体环境温度较低,早上刚开机时,机器各个部件的温度低,印刷操作人员必须做好以下两点才能开机印刷。第一,提高厂房的温湿度,使其达标(温度为20~24℃,湿度为60%~70%)。第二,加热油墨或者在油墨中加入添加剂或者调墨油,以增加油墨的流动性,然后再开机。这是因为即使环境温湿度刚好达标,印刷机各辊子的温度仍处于较低水平,也会导致油墨传递性能减弱,使得印刷机不能很好地下墨,印刷速度很慢,墨色稳定性很难控制。需将给墨量增加到平常印刷相同活件的两倍,才能勉强让印品墨色看上去饱和;或者整个版面发灰;或者印刷薄一点的纸张(105g/m2及以下)时,纸张很容易粘在橡皮布上,导致橡皮布被压伤山东印刷。
给墨量的控制
印刷前的预上墨很重要,在调节好墨色之后要先印出标准的印刷样,通常也叫签样(一般由机长和车间主任签字认可),然后将其挂在看样台。有些印刷机机长在签样后认为不需要操什么心了。这种观点其实是错误的,随着印刷速度的加快和印刷时间的变长,油墨的黏度和乳化量会发生变化,墨色还没有真正实现稳定。
这需要我们在印刷前必须做到以下两点:第一,在预上墨之前减小水量,因为不同版面的密度不同,需要的水量会有所不同。第二,印刷签样时,信号条的实地密度值应在标准范围(四色印刷时,Y为0.85~1.10,M为1.25~1.50,C为1.30~1.55,K为1.40~1.70)内。
确保以上两点的原因是,如果上个活件墨量很大,而目前的活件墨量很小,在预上墨之前又没有提前减水量,那么签样的颜色根本不是正常的墨色,在印刷时必定会发生变化。而且这样给的墨量在版面吸不走的情况下,会慢慢堆积在辊子上并逐渐乳化,在水辊合压之后浮脏很难消除,而且印品在同样的喷粉量下会粘脏。操作人员通过墨辊转动时出现的“呲啦呲啦”的响声,或者墨辊上墨多而发亮就可判断这种情况。因此印刷机长在签样之前一定要养成减水的好习惯,在跑过版纸调墨过程中观察叼口有无浮脏,直到逐渐加大水量消除浮脏为止,然后信号条的密度符合标准,这样的水墨才是真正意义上符合“用最小的墨和最小的水印刷出标准的印刷品”的理论,这样活件会很容易做到墨色稳定,易于控制。
在签样之后,随着速度的加大,要勤抽样检测墨色是否稳定,一般新的机器都有油墨特性曲线,机器会根据不同的活件适当地自动加墨加水。而相对较老的印刷机型则要人为控制,不要认为签完字就可以放心加速印刷了,这样其实很容易造成废品。加速时要慢,然后勤抽样、勤调节水墨量大小,印刷速度切不可一下子从6000张/小时加到10000张/小时以上,否则容易造成墨色浅,印品叼口容易上脏,造成废品。等慢慢加速到合适的印刷速度时,观察几百张后,如果颜色稳定,那么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“放心”印刷阶段,只要做到勤抽检、细观察,一般活件的稳定性也会很容易控制山东印刷。